“21年治沙,万亩林场没有水喝!”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崩溃地咆哮着的男子面容黝黑,发丝凌乱,跪在干涸的土地上情绪陷入癫狂。
但在 21年前,他还是个身价千万的老板 ,状态和现在也大不相同。
孙国友在2014年接受央视采访时的模样
是什么让一个人从身价千万到负债累累,又是什么让一个人尊严尽失地跪地求水?
1959年, 孙国友 出生于 四川南部县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那是一个“鸟不拉屎的大山深处”。
孙国友家境非常贫寒, 从小学到中学,他从来没有穿过鞋 。
但好在父亲还有一门剪发的手艺,靠着给人剪头发每次赚个几分钱,一家几口才没被饿死。
只是,在孙国友16岁那年,扛起整个家庭的父亲因为突发急病,去世了。
孙国友不得不从父亲那接下衣钵,也干起了理发,当时的他距离中学毕业,仅有两个月 ,但养活家里母亲和弟妹,显然是更迫在眉睫的事。
这一干,就干了5年。
21岁那年,孙国友拿着2块钱和5斤粮票,一路北上来到了宁夏。
当黄沙呼啸而来的时候,孙国友只觉得脸被刮得生疼,但因为觉得这里的钱好赚,剪一个头能多赚个几毛钱,于是他也就留了下来。
后来的孙国友又换了好几份工作: 自学技术当了裁缝、出租车司机,而后又在机缘巧合下做了公路桥梁包工头,之后又转做了房地产承建商 。
虽然每份工作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但孙国友干一行就一定要把那行做好。
辛勤果断的孙国友在2000年就已经是宁夏地区有名的富人,身价高达上千万 。
在孙国友小有成就时,另一边的 武金明 还不知道自己将来会嫁给这个男人。
武金明就是宁夏本地人,1970年出生在宁夏省盐池县。 “沙子打在脸上,像针扎一样疼。” 似乎是大多数宁夏人生活中记忆最为犹新的画面之一。
她告诉《最人物》,小时候她最深的记忆是,每天一觉醒来,就得跟着姐姐们赶驴车,将院子里的沙土一车车运送出去。 “晚上刮一夜风,早晨那个门都打不开,沙子都埋到门槛上了。”
“我对这沙子恨得狠” ,武金明说道。
孙国友和武金明很快就在命运的牵引下相遇、相识、相爱了。两人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婚后孙国友也能经常听妻子诉说那些与漫天的黄沙抗衡的故事。
2003年,孙国友在宁夏灵武市马家滩附近的荒漠中造公路时, 意外地发现当地有地下水 。于是,一个在外人看来“很奇怪”的念头浮现在了他的脑海里——
“既然有水,为啥不在沙漠里种树呢?”
其实孙国友不是疯了,在他的四川老家,人均拥有不到一亩地,看着眼前这几万亩荒着的地没有被利用起来,他心里觉得实在太可惜。
再加上妻子那些和黄沙的回忆,他才下了一个被外人直呼不可能的决心。
有的有钱人选择坦然享受荣华富贵,而孙国友则选择将毕生财富拿去种树 。
要在这片100多年都寸草不生的地方种树的想法,自然是招来了很多当地人的笑话,大家都觉得他 “脑子坏掉了” 。
别说当地人了,就连孙国友的亲友甚至是妻子武金明也不信他能在这里把树种活了。
但孙国友犟得要命,但凡他决定了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武金明也没办法,她知道丈夫的性格,也知道孙国友想做的事,一定都能做成。很快,武金明就从反对站到了支持的阵营,也加入到了孙国友种树的队伍之中。
说干就干,孙国友取了地下水的水样回到银川检测。检测方告知,这种水的水质种树没有问题。于是 孙国友花50万元承包了50年当地1.8万亩荒漠 ,并开始利用当地地下水种树,主要是种些刺槐、梭梭树等耐旱的品种。
文字说得轻巧,但刚开始投入远比孙国友想得困难得多。
“刚来的时候又要修路,又要推土,还要修房子,没房子就在荒沙地上搭帐篷住。”
那会儿孙国友吃午饭时, 一阵风刮来碗里就全是沙子 。
为了不吃得满嘴沙,孙国友改成了每天啃饼子,为了方便就一次买三十几袋,共几百个饼子,能够他和妻子吃好长一段时间了。
吃饭还是小事,作为一个门外汉的孙国友也在在黄土地上种树这种技术问题上碰过不少壁。
“因为没有植被,这里的沙子都是移动沙丘, 上午种的树,中午风一刮下午就找不到树苗了 。风小点找到树苗把沙子扒拉掉还能继续种,风大的话树干就拦腰折断了。”
那会儿种下一万棵树,能成活2000棵就已经很不错了 。
一窍不通的孙国友在种树上可没少忙活过,都靠着自己一点点的摸索和找林业专家帮忙才让那片黄土地多了越来越多抹绿色。
在那片地上种树,可是个烧钱的活。 21年里,孙国友前前后后花了1000多万元 ,几乎把半生积蓄都砸在了里头。
后来, 孙国友还卖掉了自己的最后一套价值125万的房子,之前干工程的设备也被当成废铁全部处理掉了 。
在社交媒体上,孙国友说:“二三百万的设备卖了废铁了。”
卖来卖去,积蓄都被烧得差不多了。为了继续完成绿化的目标, 他又养了500头牛,用卖牛的钱去维持林场的继续运作 ,同时牛粪也能作为灌溉树木的肥料。
这些牛也没少花钱,妻子武金明跟《最人物》算了笔账,每个月,牛要吃掉20多万元的粮草, “买牛时已经贷款了300多万,22年又贷了50多万,算下来,已经有400多万元贷款了。”
在去年,夫妻俩为了种树卖掉了70多头牛,共计收入一百七八十万元,看上去确实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但 这些钱,很快就被培植树苗、买肥料、买粮草、付工人工资等各项支出给花尽了 。
孙国友本来也没想到自己会坚持这么久的,最开始他只准备拿出搞工程赚的两三百万元投进来,“想着做公益,失败就算了”。
没想到今年种一片活一片,明年种一片活一片,一种就是二十一年 。
那些树木用自己生命力的馈赠给予了孙国友继续下去的动力。
孙国友这21年坚持的背后,不仅有和他一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妻子、一棵棵成活的绿树,还有他的岳父岳母。
在孙国友决定种树后没多久,最开始不同意这个决定的岳父岳母也一起走进了这片黄土地,每天都给小两口做饭。
“老两口都是在沙漠里去世的,爹爹走的时候是2005年,妈妈走的时候是2009年。”
种树最重要的就是水。
2008年,孙国友在万亩林场70公里外的地方承包了2000亩大沙丘, 花了三年时间将10米高的大沙丘整个推平,修了水渠,打了机井,填上红土,修建了育苗基地 。
除此之外,孙国友还花了六七十万将黄河水引入到育苗基地,连续15年靠水车运输给苗木灌溉。
但这样并不是长久之计,不仅水量杯水车薪,成本还很高:有时他要到10公里以外取水,一车水的费用要100元,现在取水的地方稍近了一些,但一车水仍需要50元, 运力成本远高于水费 。
孙国友现在有20700亩林场,靠着和家人还有同事们的努力,如今已经将15000亩的沙漠给治住了,但 还剩下5000多亩地没种上树,最大的困难就是水源不足 。
雪上加霜的是, 2008年11月,宁煤集团双马煤矿在马家滩镇开矿,煤矿位置恰好就在林场的水源地 。
那些本来要用来浇灌的水,全部都变成了黑色 ,显然再等下去,辛苦了那么多年才造出来的绿色,大概率会消失。
一开始,煤矿厂看上去还是很好说话的。
双方协商后,煤矿厂表示等厂子建成后就会给孙国友的林场提供绿化用水,为此两方还在2011年签订了一份供水协议。
这份协议,孙国友保存了十多年,因为 他等了这么多年,一直都没等来那些救树木命的干净灌溉水 。
这件事,闹上了央视,但供水问题一拖再拖,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就这样, 长时间的缺水,拖死了孙国友30%的树 。
孙国友还是没有放弃,从去年9月份开始,他就一直在找煤矿厂要求供水。煤矿厂将皮球踢给水务公司,孙国友继续耐着性子去找水务公司。
3月27日是约定通水的日子,为了等待水源,孙国友又花了上百万,准备了两台发电机、两台潜水泵,人员、设备和电容机全部在现场待命 。
结果孙国友却等来了一句: 水不能供给你了 。
“我忙前忙后等了十二年,结果等来的还是无法通水,我怎么能不崩溃?”
这也就出现了文章最开头所说的场景。
孙国友现在的要求很简单, 他唯一的诉求就是给他供水,让他浇树 。
孙国友在山东卫视《乡约》说,这片沙漠不绿我不回川
孙国友这次在镜头前的崩溃,引发了很大的舆论。
好在他的家人都陪伴在他左右,其中就包括他和妻子武金明的女儿 孙悦 。
虽然孙悦在镜头前说自己是 “沙二代” ,但在她眼里, 父亲的决定是自私的 。
父亲的形象是光辉伟岸的,但 没人知道治沙让孙悦和家人的生活变得多辛苦。 她在四岁时就被迫一头扎进了沙地里,用她的话来说,自己小小年纪就“饱受风沙洗礼”。
孙悦在大学本科还没毕业时,就收到了5家大公司给的offer,但 刚入职一家全国500强没多久,就被固执的孙国友给叫回了林场 。
“我年纪大了,你要准备好接我的班。”
武金明其实很心疼女儿,她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当个坐办公室的白领,而不是每天凌晨6点就被叫醒干活的“农民”。
最开始孙悦也不情愿,但慢慢地她觉得个人理想虽然重要,但和家人一起做的这件事更重要。
孙悦自称 “沙洲木兰” , 沙洲是希望这片黄土地能变成绿洲 ,而 木兰则是希望自己能替父亲完成梦想 。
孙国友在一次采访中说——
“我也富过,我有钱过。虽然我现在把能卖的都卖了,但我还有树,这些就是我的金山银山。”
无论舆论的风向如何转变,我们只希望 “不要让治沙人这么卑微的活着” 。
ref:
最人物:“作秀网红”孙国友:花光1000万,老婆很支持
上游新闻:多人眼中“跪地求水”的孙国友:“败家子”“套路追爱男”“自私父亲”
大皖新闻记者现场对话“跪地求水林场主”,孙国友:为了通水忙前忙后等了十二年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起点经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2 联系邮箱: 39 60 29 14 2@qq.com